冰片考证
冰片原名龙脑香,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已传入中国,首见于《名医别录》,后世本草多有收载,《本草蒙筌》开始使用“冰片”这一名字。冰片作为名贵中药材一直来源于进口,直到近代合成冰片在鸦片战争前后由德国、日本输入我国,并成为冰片主要来源。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发现了含有较高右旋龙脑含量的樟树化学型(龙脑樟),通过蒸馏结晶技术得到了与古代龙脑香基本一致的冰片产品,并命名为天然冰片。
冰片的历史记载
《名医别录》:龙脑香及膏香,味辛、苦,微寒,一云温,平,无毒。主心腹邪气,风湿积聚,耳聋,明目,去目赤肤翳。出婆律国,形似白松脂,作杉木气,明净者善;久经风日,或如雀屎者不佳。云合粳米碳、相思子贮支,则不耗。膏主耳聋。
《唐本草》:树形似杉木,言婆律膏是树根下清脂,龙脑是树根中干脂。子似豆蔻。皮有甲错,香似龙脑,味辛,尤下恶气,消食,散胀满,香人口,旧云出婆律国,药以国为名者。亦言即杉脂也。江南有杉木,未经试造,或方土无脂,犹甘蕉比闻花而无实耳。
《嘉佑本草》:禹锡等谨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:龙脑香树,出婆利国,呼为个不婆律,亦出波斯国。树高八丈,大可六、七围,叶圆而背白,无花实。其树有肥有瘦,瘦者出龙脑香,肥者出婆律膏。香在木心中。波斯断其树剪取之。其膏于树端流出,斫树作坎而承之。入药用有别法。南海药谱云:龙脑油,性温,味苦。本出佛誓国。此油从树所取摩一切风。陈藏器云:相思子,平,有小毒。通九窍,治心腹气,令人香,止热闷,头痛,风痰,杀腹藏及皮肤内一切虫。又主蛊毒,取二七枚末服,当吐出。生岭南。树高丈余,子赤黑间者佳。
《海药本草》:又唐太宗时,西海律国贡龙脑香,是知彼处出耳。
《图经本草》:龙脑香,出婆律国,今唯南海番舶贾客货之。相传云:其木高七八丈,大可六七围,如积年杉木状,旁生枝,其叶正圆而背白,结实如豆蔻,皮有甲错,香即木中脂也。似白松脂,作杉木气。膏乃根下清夜,谓之婆律膏。
《酉阳杂俎》:此木有肥瘦,瘦者出龙脑香,其香在木心。波斯断其木剪取之。肥者出婆律膏,其膏于木端流出,斫木作坎而承之。两说大同而小异。亦云南海山中亦有此木,唐天宝中交趾贡龙脑,皆如蝉、蚕之形。彼人云:老根节方有之,然极难得。时禁中呼为瑞龙脑,带之衣衿,香闻十余步外,是后不闻有此。今海南龙脑,多用火成片,其中亦容杂伪。入药唯贵生者,状若梅花瓣,甚佳也。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:龙脑香,取俗称冰片、梅花脑。出婆律、抹罗短叱诸国,南海深山穷谷亦有之。“树高七八丈,大六七围,如积年杉木状,但旁边挺劲树,叶正圆,面青背白。作花结实,外皮甲错,仁粒如缩砂密者其木肥,肥者生脂为婆律膏,断其树,脂流根下,截其上,脂溢木端,其枝干未经损动则有,否则气泄无之矣。无花实者木瘦,瘦者生香为龙脑者,多历年岁者,风清月朗,或喷香若霏雪,缤纷木上”。
《本草蒙筌》:龙脑香(即冰片)味辛、苦,气温、微寒。无毒。来从海舶,出自波斯。木直长类杉,皮有甲错;枝傍生发叶,背白正圆。香即木脂结成,状若梅花细瓣。片片洁净,气甚熏人。市家多用番硝混搀,不可不细择也。(番硝质重色苍,如砂细碎。龙脑轻浮洁白,片片相侔。细草务加。(不致耗蚀。)目热赤疼,调膏点上即止;喉痹肿塞,擂末吹入立消。疳毒生管中,连敷渐殁。(和眼药敷。)舌胀退场门外,多掺自收。(病重者,用五钱方愈。)仍治小儿痘疮,心烦狂躁妄语。取擂细末,猪心血丸。浓煎紫草葺汤,送下芡实大粒。竟能发透,更定心神。龙脑油出佛誓国中,钻树取,摩一切风气。根下清液,又名膏香。堪逐风涎,可通关窍。
(谟)按:丹溪云:龙脑属火,世知其寒而通利,然未达其热而轻浮飞越。《局方》但喜香而贵细,动辄与麝同,为桂附之助。然人身之阳易动,阴易亏,幸思之。节斋又云:龙脑大辛善走,故能散热,通利结气。医方目痛、喉痹、下疳多用之者,取辛散也。人欲死者吞之,气散尽也。世人误以为寒,不知辛散性甚,似乎凉耳。诸香皆属阳,岂有香之至者,而反寒乎?
《本草纲目》:[释名]片脑、羯婆罗香。膏名婆律香(按:即现在通称的冰片)。
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,古代的冰片一直称为龙脑香,直到明代《本草蒙筌》开始使用“冰片”这一名字,后世本草以冰片作为龙脑香的注释,说明市场上已经对“冰片”名字的认知大于了龙脑香。后世到《本草从新》开始,以冰片的名字代替龙脑香的名字。
- 上一篇:天然冰片介绍
- 下一篇:古代冰片龙脑香的来源植物